好好说话
- 嘀咕:感谢爱国贼,现在越来越多的路人知道了蛋炒饭。 [2023-11-28T07:33:35.384Z]
- 嘀咕:中国主要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市值三年变化。 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特别是阿里,阿里本来是中国唯一有希望的企业,可是最近连达摩院都拆了。 [2023-11-27T05:55:51.115Z]
- 嘀咕:给文明世界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。 [2023-11-24T22:37:13.903Z]
- 嘀咕:博客新文章:《部署动态生成 OG Image 的 API》 https://eallion.com/og-image-api/ [2023-11-23T11:24:39.678Z]
- 嘀咕:我崇拜真正的技术,比如把火箭送上天,再收回来。但有些被称为“技术”的技术根本不是技术,比如摇一摇打开淘宝。而后者,这些技术就是个笑话。 [2023-11-23T05:25:31.188Z]
- 嘀咕:“技术就是个笑话”。 警察如何解锁最新的 iPhone。在顶级的社工面前,再一次证实了技术就是个笑话。《三体》里史强和罗辑仅靠脑子就能抗衡智子。 [2023-11-22T15:12:06.149Z]
- 嘀咕:本来打算写一篇关于动态生成 OG Image 的 API 的博客的, https://github.com/eallion/vercel.og 但是现在我用 https://cover.eallion.com 手动生成了。 [2023-11-22T06:28:42.430Z]
- 嘀咕:我现在完全用不惯笔记本了,这键盘触摸板很别扭。甚至用不惯单屏电脑了。 [2023-11-21T12:53:46.015Z]
- 嘀咕:截止目前 600 多名 OpenAI 员工(共 770 名员工)签名要求董事会必须立刻全体辞职,召回 Sam 和 Greg ,签名包括 Mira 和 Ilya 。不然这些员工集体辞职加入 Sam 在微软的新公司。年度大戏啊。 [2023-11-20T20:25:34.178Z]
- 嘀咕:Win11 的任务栏居然把我屏幕烧了。 [2023-11-20T12:38:53.985Z]
@梁欢
在今天这个娱乐的、倾轧的、暴躁的、站队的、轻率的、险恶的中文互联网世界里,如果你还试图从与人的讨论中获取知识与进步,确实需要一些技巧。这是我个人使用的一种讨论方式,坚持了几年时间,也因此收获了许多知识与友情。在今时今日,我认为「网络」就是「现实」,我们值得一种更体面的方式去说话。
1、不使用脏话。即便脏话是用于表达程度之强烈,也应尽量慎用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它只会让人感觉使用者缺乏足够的遣词造句能力。
2、讨论的目的,在于「寻找什么是对的」,而非「证明自己是对的」。后者也是导致「拒不认错」这个行为的原因。
3、讽刺是一种高等级的、令人激赏的表达技巧,但它的效力只作用于合适的语境下。最初发表观点时,可以讽刺(包括但不限于搞笑、调侃、吐槽),这有助于观点的传播;但与人进入具体讨论时,则要避免讽刺。
4、不做「动机揣测」。以下皆为动机揣测:
-「你想红想疯了。」
-「大家散了吧,此人已经被收买。」
-「不就是借机抱大腿,炒作自己吗?J
5、不使用「资格论」。以下皆为资格论:
-「你懂个屁!」
-「你一个 xxxx,有什么资格评论别人?」
-「等你也能 xxxx,再来跟我说吧!」
6、不「混淆概念」。以下皆为混淆概念:
-「xxxx 假唱又怎么样?毕竟他们还未成年。」
-「xxxx 的产品好用?他们创始人是同性恋!」
-「反对婚姻制度?那你是怎么被生出来的?」
7、在讨论中尽可能少的使用反问句,多使用陈述句。尤其要避免「反问句」+「呵呵」句式,考虑到该句式已成为当今网络世界最大争吵源之一,且它暗含着使用者「我根本不打算进行任何有效讨论,我就是单纯要鄙视你」的立场,我们应当像不随地吐痰一样,不使用该句式。
8、当自己的观点、论据、逻辑遭受对方质疑时,相信对方是「对事不对人」的,因为你对对方也是如此;倘若发现对方不是如此,则宁对方也是如此;倘若发现对方不是如此,则宁可直接且优雅的快速退出讨论,也不使自己陷入同等「对人不对事」的可悲境遇。
9、在讨论过程中向对方表达感谢,有助于维持一段良性讨论的氛围;在讨论结束之后向对方表达感谢,有助于开启或增温一段友情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,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往往不习惯向他人表达感谢之情。如果这时候你能勇于致谢,相信你与被致谢方都能收获额外的愉悦。
10、诚恳承认自己的错误,并始终为自己的错误言行及其引发的后果负责。这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