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利为何成了神奇国度
2010年,智利发生了两件大事,让世界瞩目。一件是自然在作恶,8.8级特大地震,另一件则是有许多人为因素的矿难。
地震和矿难,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都和死亡、悲剧、苦难联系在一起,然而当它发生在智利时,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语却是——奇迹,生命的奇迹,温暖的奇迹——如此大的地震死亡人数仅仅只有700多;一场矿难,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长达69天之久,然后全部获救。…[详细]
有人说,这两场本应是灾难的奇迹是智利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,也有人说,这本就不是奇迹,在智利是必然结果。
智利为何成了神奇国度?
智利的“奇迹”其实是必然
普遍情况:智利全国17.5万名矿工的生命都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
矿业是智利的国民经济支柱,为其带来40%的财政收入,它的铜产量占着全世界的1/3。根据智利矿业部的官方数据显示,智利全国有17.5万名矿工,2000年以来,智利平均每年有34名矿工因矿难死亡。值得一提的是,智利的矿业的事故死亡率却是各种事故死亡率里最低的。
另外,去年全年,智利矿业工人的事故率为2.2%,制造业为5.7%,农渔业为7.2%。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智利的采矿业引进了很多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,也有很多国际大公司进入,安全保护程序非常严格。
所以这次智利矿难的成功救援绝对不是什么特例,对生命的尊重绝不是聚光灯下才有的作秀,智利对17.5万名矿工的生命都一视同仁地尊重。
地震与矿难特例:对生命的尊重挽救人命
关于这次矿难救援为何成功的分析,大家都已经听到了很多。严苛的管理制度,让矿工们在出事以后可以得到井下避难所的庇护;人性化的救援,让矿工们用轻松、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灾难,他们的笑容反过来也鼓舞着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;科学严谨的态度,让盲干到一边去,救援得以顺利进行;当然,还有一个词语叫做不离不弃——国家对人民不离不弃,信息透明,公布每一位下井工人的信息,让他们的家属来到身边,人民对国家不离不弃,智利两百周年国庆日这天,矿工们在井下吃大餐,升国旗。…[详细]
几个月前的智利8.8级特大地震据说让海地人感到吃惊和艳羡,因为伤亡比起海地来这么小,政府的反应又那么迅速。事后,智利建筑师解密,他的同行们建造了很多可抵御地震的低收入住房。…[详细]
在每一个细节背后,我们看到的是闪闪发光的人性的光辉,这里有的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,而这种尊重不止这33名矿工享有,不止地震中的智利人享有,这也是每一个智利人的殊荣。这也不禁让我们想探寻,到底是什么让智利人如此幸运,到底是什么奠定了这个国家对生命的尊重,又是什么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如此达乐观顽强呢。
回溯到20年前:或许不会有这样的奇迹
30年来智利的矿难死亡率稳步下降,彰显国家的进步
从上图可以看到智利的矿难死亡率30年来逐步下降,而这背后是智利走向一个清廉政府的进步。
从阿连德到皮诺切特:人民都过得不幸福
1970年,一位叫做阿连德的文弱男子当选为智利的总统。就职之后,他推行了被称为“智利社会主义之路”的规划,包括进行大型工业(铜矿、银行等)的国有化,彻底改造医疗卫生系统,改革教育系统,改善最贫穷国民的经济社会福利,深化前任总统弗雷的土地改革,没收所有超过80公顷有基本灌溉的土地。但是在推行货币扩张政策之下,智利的经济并没有搞上去,反而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,1973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05.9%。另外,阿连德的社会主义政策也让美国忧心忡忡。
1973年,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,皮诺切特将军发动了军事政变,建立起了一个军事独裁政府。这个政府很分裂,经济上是一套,对人民又是一套。在经济上,皮诺切特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,剔除保护主义。结果智利的经济发展很快,但是社会财富却出现分配不公,贫富差距很大,1994年,10%最富有阶层占有全国总收入的40.8%,而10%最贫穷阶层只占全国总收入的1.7%。皮诺切特的独裁也是远近闻名,他一上台就解散了国民议会,禁止各类政治活动,长期实行全国宵禁,军队甚至可以随意入户抓人。据《皮诺切特统治下的智利》一书作者马克·恩萨拉克(Mark Ensalaco)的记录,数千人遭监禁和酷刑,至少3197人因政治原因被杀害,超过1000人失踪,20多万人被迫流亡国外。但是经济的开放,也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进步,在1990年,皮诺切特被迫还政于民,阿尔文获得大多数人的投票成为了智利新的民选总统。…[详细]
现在:清明政府打造拉美发展最快、最稳定国家
一组衡量当今智利发展的数据





结语:奇迹背后当然不是偶然。基督山伯爵说,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两个词里,那就是——等待和希望。智利的温暖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两个词蕴含的深意。